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行业资讯 » 正文

我市池塘生态化改造助力养殖业提档升级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3-12-01  浏览次数:997
核心提示:  益阳日报全媒体讯(记者 苏钢 通讯员全毅)近日,湖南省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公布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优秀典型案例名单。其中,我市池塘
   益阳日报全媒体讯(记者 苏钢 通讯员 全毅)近日,湖南省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公布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“夏季攻势”优秀典型案例名单。其中,我市“池塘生态化改造绘就‘水美鱼肥’新画卷”项目入选全省市级十佳典型案例。

  我市坐拥220万亩天然水域。水产养殖面积常年保持在88万亩以上,其中精养池塘面积37万亩,多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建,经历多年养殖后,设施设备老化,生态环境问题凸显。针对这一情况,市委、市政府紧紧围绕“推进现代渔业进程,建设内陆渔业强市”的目标,按照优质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的要求,全力开展水产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工作,推进老旧精养池塘和渔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。2018年以来,完成精养池塘改造22万亩,实现养殖效益增长和生态环境提升的良性互动。

  这一过程中,我市坚持因地制宜、突出分类施策,大力实施清淤护坡、三池两坝、排水水闸、生态浮床、水生植物等建设工程。市农业农村局、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水产养殖生产基地,针对池塘生态改造中遇到的技术难题,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。同时,积极探索创新,推广数字渔业、底增氧、鱼病远程诊断、水质在线监测等新技术新工艺。围绕鱼类养殖主导品种,探索了赫山区加州鲈鱼和花白鲢混养,资阳区鳜鱼和花白鲢混养,桃江县黄颡鱼和花白鲢混养,沅江市鲫鱼池塘网箱养鳝,南县池塘套养中华鳖,大通湖区“轮叶黑藻+小龙虾+大闸蟹”等池塘生态养殖模式。

  我市以大通湖流域为重点,推进养殖池塘改造和尾水治理示范,树立样板,以点带面。一方面巩固临湖千米精养池塘退出精养成果。对流域内退出精养反弹压力较大的区域积极推广“渔光互补”模式,同时建设“三池两坝”“底排污”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,有效加强养殖尾水治理。目前,大通湖流域建成尾水处理设施11处,覆盖面积10628亩。另一方面积极推广绿色健康养殖。通过“水草+蟹”养殖模式构建多层级的池塘生态环境,有效消纳多余的氮、磷等营养元素,进一步提升池塘自净能力。

  通过实施池塘生态化改造项目,我市水产养殖的水更清、水产质量更优、水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更响了。养殖池塘底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,处理后的池塘养殖尾水均达到湖南省水产养殖尾水污染排放标准。2022年以来,我市洞庭湖三个断面均稳定达到Ⅲ类水质;名特优品种的投放比例持续扩大,全市名特优特色养殖面积近30万亩,覆盖率达81%。已创建农业农村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3家,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家;大通湖蟹、南县中华鳖、南县小龙虾、南县草龟、安化禾田鲤、沅江大头鱼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,“渔家姑娘”成为中国驰名商标,“辣妹子”“鑫海”“益华”成为湖南省著名商标。“益字号”水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,年创外汇超2000万美元,居全省第一位。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